讀書會消息:下周六開始我會每兩周辦一次筆友讀書會,詳情在文章最底。有興趣者請報名。
差不多一個月沒更新,不是因為沒題材好寫或懶惰,而是因為我(又)陷入了間歇性的憂鬱情緒,總覺得無論寫什麼都感覺虚偽,提筆寫幾行便寫不下去。簡單說就是胸口發酸四肢乏力,如非必要不想吐出半個字,覺得一切均沒意義、沒將來之類的頽廢感覺。然而在負面消息幾乎已成為 background noise 的今天,講多無謂,所以以下還是慣常的閱讀分享的內容,只是有以上這背景會較能理解我閱後感的由來吧。
九龍城寨之圍城
月初看了「九龍城寨之圍城」,好看。朋友在 Whatsapp 群問我為何看動作片都會感觸落淚,我可難三言兩語說清楚。離場後我想了許久怎樣表達那複雜的情緒,讓別人能理解之餘又不會太矯情,於是貼了句「好像食得番嫲嫲新年整嘅蒸鵝」,結果卻可能更令人一頭霧水。我不是因龍捲風的犧牲、或信一等的義氣而感動,而是因為看到了香港那些一去不返的生活和景物。陳洛軍睡覺的那個鐵皮露台頂,是我小時候窗外的景物,聽說那兒有很多蟑螂和老鼠。片尾小孩手中那甩出能伸長的紙筒玩具,我現在家中便有一枝,卻已被兒子玩壞了。我知道九龍城寨不是什麼安樂窩,混亂、骯髒、貧窮,然而那裡象徵昔日的香港,有現在我無法感受到的想像和希望。昨日之日不可留,我阿嫲已在年初辭世,她的蒸鵝跟昔日的香港一樣,已成絕響。
一九八四和動物農莊
六月開始有很多香港的紀念日,為了出版業務的新嘗試 - 其實更多是為了在喊口號以外做些「實事」提升自我和貢獻社會,我試譯了歐威爾的兩本著作《一九八四》和《動物農莊》(自知跟專業譯者的作品質素有一段距離;然而歡迎花一杯咖啡的價錢把它們買下收藏,感謝支持)。因此,我重頭讀了兩本書最少兩遍。另外,為了準備曼城朋友的讀書會,我又再次讀了《香港不屈:不能被磨滅的城市》一遍。這幾本書配合香港「47 人案」宣判那六月飛霜的劇情和氣氛,令我的心情沉到谷底。歐威爾兩本書都是非常沉重的,《一》的主角最後被徹底擊潰,《動》的動物們理想徹底幻滅。朋友聽罷我的分享建議說,不如試試讀《美麗新世界》,應該會好一點?我心想:她壓根兒根本未讀完,因為《美》的主角最後也自殺死掉了。
當看到今天威權政府的肆意輾壓時,我腦中揮之不去的是《一》中這一句:
我已是死者,未來是屬於他們的。
當讀到區諾軒「超級金手指」的報導時,則想起書中的這首歌:
在枝葉茂密的栗樹下,
我出賣了你,你出賣了我,
他們在那裡,我們在這裡,
在枝葉茂密的栗樹下。
然後我環顧四周,忽然對一切人事物都看不慣,大有「在坐各位(包括自己)都是垃圾」之感;要麼成了整天只惦念著有沒有糖吃和有沒有絲帶打扮的母馬摩莉,或自以為看透世情卻什麼都不理會的老驢班傑明,當然也少不了一堆叫著「四足好、雙足更好」的笨羊、頤氣指使的豬和裝腔作勢的狗。就算還在堅持的人,可能也只是那不自量力妄想反抗,被恐懼和痛苦徹底地征服了的溫斯頓。
香港不屈:不能被磨滅的城市
我重讀《香港不屈》時,被訪問彭定康的那一段震憾了。書中提到 2019年10月1日,作者在某地鐵站的牆壁見到一段塗鴉,是肥彭 1997 年移交典禮中致辭時的最後一句話:
Now, Hong Kong people are to run Hong Kong.
That is the promise.
And that is the unshakeable destiny.
我特意在網上找出當年移交儀式的錄影片段重溫。當年的我青澀懞懂,家中又遭逢變故,根本沒注意到香港正經歷如此大事,那麼多年過去了才好像第一次感受那份歷史的重量。我在 Spotify 找了致辭後奏出,據作者說曾觸動了那世故的政客的 “Elgar: Enigma Variations, Op. 36: Var 9. Adagio Nimrod” 來聽,剎那間,我好像重拾失戀中聽悲歌的心情,在悠揚傷感的樂曲中熱淚盈眶。
後來我冒昧寫信給《香港不屈》的作者 Louisa Lin,問她能否分享那張她曾在訪問中展示給肥彭看,牆上那段塗鴉的照片給我,她竟然回覆了電郵並附上了照片。地鐵車站的磚牆是藍色的,似乎是金鐘站;那段字以粉紅色的噴漆噴著,段落右下方下款是一隻「連豬」。
我還讀了一位年僅廿六歲英年早逝的作者王尚義的《野鴿子的黃昏》,也是一部愁緒滿滿的著作,其中講理想與現實的掙扎,講創作者的潦倒,直向我已平躺在谷底的心情再用力多踹一腳。最近有位年紀比我小的朋友確診患了癌症,令我不禁又想:想做的事可不應等兒子長大後才做啊。
多元宇宙: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
這個月我也開始讀另一本書《多元宇宙: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》。別見到「多元宇宙」便以為那是一本講技術的書,雖然跟技術有關但它那更像一本政治哲學的著作,而且內容博大精深,若要明白必須慢慢細讀,且要不時上網查資料補充。此書探討的內容概括而言,是民主政體如何能與技術發展成為堅實盟友,而非互相猜忌,漸行漸遠。
然而,我讀此書時總不免把各種理論套到現今的香港,設想實現的可能。可能因為受到上述幾本書的影響,我幾乎條件反射式地跳到在香港妄想實現這種未來的悲觀結論,然後也因此無可避免地對書中所談的理論和技術失了了熱情。
正如書中談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技術,雖然可以向個體賦權的方向發展,但在威權國家則只會反過來用來監控和剝削異己,而且發展得比民主政體更加積極。難道香港現在還能算是個民主政體?
我竟成了《動》中的老驢班傑明。2009年創業時,滿腦子想著藉科技改善社會吧,十幾年過去了,得個桔。
在《一》的主角溫斯頓和茱莉亞幽會的房間窗外,常有一位婦人邊唱歌邊晾衣服。上文提起「我已是死者」那段,是溫斯頓凝視著那婦人的身影時有感而發的。那婦人身軀粗壯,頭腦單純,生活營營役役,但對比身為統治機器的一部份的主角溫斯頓,生活得更自由。溫斯頓覺得這樣的生命終有一天會戰勝威權,所以說出「未來是他們的」這句話。
然而,如果那個未來不一定,甚至一定不是我有生之年能見,那麼朋友們為何要那麼高尚,肯選擇耗費大量精力為未來的人著想,付出沉重代價,更可能根本沒多少人還在關心呢?從前曾對此有堅定的答案,這個月卻感到迷惘,於是連帶也懷疑起信仰的根本了,因為任何信仰都是知其不可以為之的。名副其實的懷疑人生。
讀書會邀請
定時分享我讀的閱讀心得
以 Google Meet 進行,會議連結會在活動前以電郵通知。
每兩周一次,每次不多於一小時
英國時間周六早上 09:00,即香港時間下午 5:00
預設廣東話,若活動開始時有國語讀者在座,我會改以國語分享,但參與者如要發言請自由選用任何語言。
讀了書才來固然好;沒讀過但不怕雷(劇透)的,也無任歡迎;純粹借故來聊天,可能才是重點
下次活動
日期:2024年7月6日
時間:09:00 am (英國時間),即 5:00 pm(香港時間)
活動長度:1 小時
書名: 香港不屈:不能被磨滅的城市(購書連結)
作者:林慕蓮
短評:別以為此書講的是 2019 年的抗爭故事,那可算是引發點或骨幹吧;作者探討的是歷史敍事的話語權、民間敍事發展的可能性等等。個人覺得有趣,但不容易讀,因為主題有點跳躍。我已製了個簡報,到時再分享。另,作者發給我那張 2019年10月1日在地鐵站牆上噴著彭定康在1997移交典禮中的最後一句話的照片,也會在聚會時分享給大家看看。